黑龙江垦区春耕生产工作全面告捷

作者:北大荒网讯 本站发布时间:2018年05月28日

  截至5月25日,垦区2200多万亩水稻插秧工作已经全面完成,标志着垦区今年春耕生产战役全面胜利。垦区通过科学决策、严格标准、加强管理等措施,为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。
 
  今年,垦区春耕生产体现了适时抢早、提升标准、调优品质等特点。适时抢早是垦区春耕生产的最大特点,今年水田呈现出“八早”的特点,即早清雪、早扣棚、早催芽、早播种、早整地、早泡田、早施肥、早插秧。在旱田春耕生产上,各管理局、农(牧)场以提早整地、散墒保墒相结合为重点,因地制宜地采取了顶浆起垄、适墒播种、免耕轮卡等技术措施。
 
  垦区在春耕生产中以稳产能、提品质、增效益为目标,进一步提升水稻生产标准化水平。大力推广水稻有氧催芽技术,提高了芽种质量,降低了生产成本,提高了催芽效率,较常规催芽效率提高1倍以上。积极示范推广激光平地技术,提高了整地质量、施肥水平、用药水平,减少了用水量,辐射带动效果显著。旱田采取集中作业、分段作业、连续作业、复式作业和突击作业等方式,通过科学组织、集中力量、昼夜奋战,实现了全面积、高标准播在高产期。 
 
  优特品种种植是提高市场竞争力、增加效益的根本,得到垦区广大种植户高度认可。为此,垦区结合超早育秧技术,大力推广优特水稻品种。科学选择玉米品种,确保作物提质降水、安全成熟。调专大豆品种,依据订单和市场需求种植高蛋白、高脂肪品种。发展特色经济作物,增加蔬菜、食用菌、鲜食玉米、汉麻、烟叶、中草药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。
 
  在示范推广水稻适口性、超早育秧机插、叠盘暗育机插等新技术的基础上,垦区深入开展了水稻降解膜机插、免催芽播种、密播机插等技术研究与示范,为垦区水稻绿色提质增效提供保障。在旱田生产管理上,垦区大力推行种、肥、药、轮、耕、技“六统一”模式,继续完善和推广以大垄密为主的大豆栽培技术模式。推广玉米“四精两管”栽培技术模式,重点推广应用种子精选分级、匀速精量播种、长效缓控释肥应用等技术,进一步提高了春耕生产科技含量。
 
  在春耕生产中,垦区以“双控一服务”为载体,以绿色生产全覆盖为目标,以农业“三减”为手段,大力应用测土配方施肥、水稻侧深施肥、旱平垄作等技术。积极推广有机降解盘育秧,鸭稻、鳅稻、虾稻共作,水稻有机覆膜机插、施用缓释肥、有机肥替代等技术。加强病虫害测报工作,做到适时防控,减少防病次数。示范推广生物农药替代及应用高效低用量药剂、新型药械、新型助剂等农艺措施,并在绿色有机生产上积极开展农药试验筛选工作,有效促进了垦区绿色有机生产。
 
  同时,垦区落实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政策和扩大大豆种植面积任务,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,提早谋划,制定方案,分解任务,狠抓落实。各级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试点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,采取宣传政策、技术指导、定期上报、交叉验收等措施,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,全面完成了210万亩3年期耕地轮作试点任务、一年期85万亩耕地轮作试点任务及40万亩水稻休耕任务。
 
  目前,垦区农业生产已全面转入田间管理阶段,要突出抓好“六项”重点工作:一是做好抗旱保苗工作,把抗旱保苗工作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头等大事来抓。二是进一步抓好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工作,组织开展交叉检查工作,确保耕地轮作休耕工作得到严格落实;着力抓好“四至信息”的填报工作,结合地块形状,科学设点,确保信息准确。三是推进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深入开展,总局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组将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督导及指导工作,积极推进标准化和绿色生产全覆盖,确保项目完成各项考核指标。四是抓好水稻补苗、覆水护苗、施用返青肥、监测潜叶蝇及负泥虫,促进水稻秧苗早生快发和虫害的防治;旱田要提早中耕放寒,大豆、玉米要早中耕,早追肥。五是开展水稻育秧基地管理及本田的标准化整理工作。六是抓好各项新技术的试验研究总结工作,确保抓出成效。(北大荒日报 作者:唐娜)

新闻来源地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