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行现代耕作制度和绿色生产方式,近两年,我省切实把保护利用好黑土地,作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、实施“藏粮于地”“藏粮于技”战略、当好粮食安全“压舱石”的重要举措,坚持管控与修复并重、保护与利用统筹、用地与养地结合,加大投入,综合施策,有效提升了黑土耕地质量,为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目前,黑土耕地有机质由2007年以前年均下降0.074个百分点减缓到0.023个百分点,局部区域有机质下降势头得到遏制,农垦和大型农机合作社耕种的土地出现恢复性增长。
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护黑土地这极为珍贵的自然资源,综合施策,精准发力。建立科学轮耕制度,推行深松整地,利用大机械深松整地来解决土壤板结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。通过加快农机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,装备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3.6万台。目前,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6.8%。全省旱田耕层厚度平均提高到23.1厘米,比2007年提高6厘米,每亩增加蓄水能力4.4吨。
实施耕地轮作,才能解决连作造成耕地土壤养分偏耗、病虫害加重的问题。近几年,我省加快种植结构调整,采取旱改水以稻治涝,减少非优势区玉米种植,增加大豆、杂粮、杂豆、果蔬等经济作物,全省玉米面积调减近3400万亩,增加大豆面积2300多万亩。同时充分发挥大机械作用,实施以秸秆还田覆盖、少免耕播种、深松蓄水和药剂灭草等技术为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。目前,全省已建立省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25个,实施以机械化免耕播种为主体的保护性耕作面积1041.4万亩。
针对土壤有机质下降的现实,我省千方百计增加有机物料还田量。在实现作物根茬全部还田的基础上,积极探索秸秆还田,形成了玉米秸秆机械粉碎翻埋、碎混、覆盖等技术模式。2017年全省整合3亿元资金重点用于翻转犁补贴,提高农作物秸秆翻埋还田能力,同时对玉米秸秆实施深松整地全量还田的经营主体给予补助。2017年,全省玉米、大豆、水稻等秸秆还田面积10252万亩,有机物料回田3718万吨。
逐步以有机肥替代化肥,对保护黑土地意义重大。近两年,我省抓住畜牧业大发展的有利契机,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,实现变废为宝、变害为利。2016年我省投入2000万元专项资金,在杂粮杂豆、蔬菜瓜类、薯类水果、鲜食玉米等20种作物种植和绿色食品生产上开展“有机肥替代化肥”试验示范,试验示范项目点达到221个,带动全省500万亩耕地施用有机肥1300万吨。
黑土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建立保护长效机制。2016年7月1日,我省正式实施《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》,实现耕地保护的制度化、法治化。省农委制定《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治理“十三五”规划》和《黑土耕地保护指导意见》,对黑土地保护进行统筹规划和部署。并对黑土地耕地进行质量监测,全省建设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点2.41144万个,建立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综合数据管理平台。 (记者黄春英)